• 環境檢測質量提高方法

    環境監測是開展環境管理和環境科學研究的基礎,為制定各項環境法規、標準、環境規劃以及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對策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環境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整體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環境質量監測和應急預警監測不斷推進,環境監測“天地一體化”也不斷深入。監測數據是否真實、客觀、權威,關系著環保工作大局,是環境監測各項工作的中心點和基本點。因此,不斷探索和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操作方法,是保障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實現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如何提高環境監測質量?

    一、建立質量保證體系,論證最優監測點位

    為了數據的可比性以及綜合分析評價的客觀性,建立一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十分必要。對于一些重點項目監測點位的確定,可采用多項污染指標綜合判別法進行綜合比選。在實際過程中,可將歷年污染物超標率作為權重,并通過專家審查、現場論證等方式,確定最終的環境監測點位。

    二、實施全程質量控制,加強監測數據審核

    從事監測、數據分析、質量管理等工作人員需經有關部門考核認證;各級檢測機構應健全質量管理體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在布設點位、樣品采集、運輸保存、分析測試、數據處理以及數據分析全過程中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

    同時,監測數據的審核是保證監測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除應加強對現場監測數據及實驗室內部數據的審核之外,還要強化綜合性審核,以保證數據的準確、可比、可靠。

    三、應用先進數據處理技術,實現網絡資源共享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環境監測的傳統工作流程大大簡化,并降低了手工操作可能帶來的失誤和偏差。此外,數理統計方法在實驗室基礎分析、測試結果分析判斷等多個環節中也有應用。通過網絡上傳、本地下載的方式,工作人員可實現特定區域內的資源共享,使得各個協作實驗室能夠及時掌握質控動態,及時對質控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更好地完成監測項目。

    上一篇:
    下一篇: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

  • sesese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