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14554-93

    代替GBJ 4-73

    (1993年7月19日國家環境保護局批準 1994年1月15日實施)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控制惡臭污染物對大氣的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制定本標準。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1 主題內容

    本標準分年限規定了八種惡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復合惡臭物質的臭氣濃度限值及無組織排放原的廠界濃度限值。

    1.2 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全國所有向大氣排放惡臭氣體單位及垃圾堆放場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設計、竣工驗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標準

    GB 3095 大氣環境質量標準

    GB 12348 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

    GB/T 14675 空氣質量 惡臭的測定 三點比較式臭袋法

    GB/T 14676 空氣質量 三甲胺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GB/T 14677 空氣質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GB/T 14678 空氣質量 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GB/T 14679 空氣質量 氨的測定 次氯酸鈉-水楊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80 空氣質量 二硫化碳的測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3 名詞術語

    3.1 惡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

    指一切刺激嗅覺器官引起人們不愉快及損壞生活環境的氣體物質。

    3.2 臭氣濃度 odor concentration

    指惡臭氣體(包括異味)用無臭空氣進行稀釋,稀釋到剛好無臭時,所需的稀釋被數。

    3.3 無組織排放源

    指沒有排氣筒或排氣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 技術內容

    4.1 標準分級

    本標準惡臭污染物廠界標準值分三級。

    4.1.1 排入GB 3095中一類區的執行一級標準,一類區中不得建新的排污單位。

    4.1.2 排入GB 3095中二類區的執行二級標準。

    4.1.3 排入GB 3095中三類區的執行三級標準。

    4.2 標準值

    4.2.1 惡臭污染物廠界標準值是對無組織排放源的限值,見表1。

    1994年6月1日起立項的新、擴、改建設項目及其建成后投產的企業執行二級、三級標準中相應的標準值。

    表1 惡臭污染物廠界標準值

    序號 控制項目 單位 一級 二級 三級
    新擴改建 現有 新擴改建 現有
    1 mg/m3 1.0 1.5 2.0 4.0 5.0
    2 三甲胺 mg/m3 0.05 0.08 0.15 0.45 0.80
    3 硫化氫 mg/m3 0.03 0.06 0.10 0.32 0.60
    4 甲硫醇 mg/m3 0.004 0.007 0.010 0.020 0.035
    5 甲硫醚 mg/m3 0.03 0.07 0.15 0.55 1.10
    6 二甲二硫 mg/m3 0.03 0.06 0.13 0.42 0.71
    7 二硫化碳 mg/m3 2.0 3.0 5.0 8.0 10
    8 苯乙烯 mg/m3 3.0 5.0 7.0 14 19
    9 臭氣濃度 無量綱 10 20 30 60 70

    4.2.2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值,見表2。

    表2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值

    序 號 控制項目 排氣筒高度,m 排放量, kg/h
     

     

     

     

    1

     

     

     

     

    硫化氫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0.33

    0.58

    0.90

    1.3

    1.8

    2.3

    5.2

    9.3

    14

    21

     

     

     

    2

     

     

     

    甲硫醇

    15

    20

    25

    30

    35

    40

    60

    0.04

    0.08

    0.12

    0.17

    0.24

    0.31

    0.69

     

     

     

    3

     

     

     

    甲硫醚

    15

    20

    25

    30

    35

    40

    60

    0.33

    0.58

    0.90

    1.3

    1.8

    2.3

    5.2

     

     

     

    4

     

     

     

    二甲二硫醚

    15

    20

    25

    30

    35

    40

    60

    0.43

    0.77

    1.2

    1.7

    2.4

    3.1

    7.0

     

     

     

     

    5

     

     

     

     

    二硫化碳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1.5

    2.7

    4.2

    6.1

    8.3

    11

    24

    43

    68

    97

     

     

     

    6

     

     

     

    15

    20

    25

    30

    35

    40

    60

    4.9

    8.7

    14

    20

    27

    35

    75

     

     

     

     

    7

     

     

     

     

    三甲胺

    15

    20

    25

    30

    35

    40

    60

    80

    100

    120

    0.54

    0.97

    1.5

    2.2

    3.0

    3.9

    8.7

    15

    24

    35

     

     

     

    8

     

     

     

    苯乙烯

    15

    20

    25

    30

    35

    40

    60

    6.5

    12

    18

    26

    35

    46

    104

        排氣筒高度, m 標準值(無量綱)
     

     

    9

     

     

    臭氣濃度

    15

    25

    35

    40

    50

    ≥60

    2000

    6000

    15000

    20000

    40000

    60000

    5標準的實施

    5.1 排污單位排放(包括泄漏和無組織排放)的惡臭污染物,在排污單位邊界上規定監測點(無其他干擾因素)的一次最大監督值(包括臭氣濃度)都必須低于或等于惡臭污染物廠界標準值。

    5.2 排污單位經煙、氣排氣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惡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氣濃度都必須低于或等于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

    5.3 排污單位經排水排出并散發的惡臭污染物和臭氣濃度必須低于或等于惡臭污染物廠界標準值。

    6 監測

    6.1 有組織排放源監測

    6.1.1 排氣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6.1.2 凡在表2所列兩種高度之間的排氣筒,采用四舍五入方法計算其排氣筒的高度。表2中所列的排氣筒高度系指從地面(零地面)起至排氣口的垂直高度。

    6.1.3 采樣點:有組織排放源的監測采樣點應為臭氣進入大氣的排氣口,也可以在水平排氣道和排氣筒下部采樣監測,測得臭氣濃度或進行換算求得實際排放量。經過治理的污染源監測點設在治理裝置的排氣口,并應設置永久性標志。

    6.1.4 有組織排放源采樣頻率應按生產周期確定監測頻率,生產周期在8h以內的,每2h采集一次,生產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集一次,取其最低測定值。

    6.2 無組織排放源監測

    6.2.1 采樣點

    廠界的監測采樣點,設置在工廠廠界的下風向側,或有臭氣方位的邊界線上。

    6.2.2 采樣頻率

    連續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測定值。

    間歇排放源選擇在氣味最大時間內采樣,樣品采集次數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測定值。

    6.3 水域監測

    水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排水溝、渠)的監測,應以岸邊為廠界邊界線,其采樣點設置、采樣頻率與無組織排放源監測相同。

    6.4 測定

    標志中各單項惡臭污染物與臭氣濃度的測定方法,見表3。

    表3 惡臭污染物與臭氣濃度測定方法

    序 號 控 制 項 目 測 定 方 法
    1 GB/T 14679
    2 三甲胺 GB/T 14676
    3 硫化氫 GB/T 14678
    4 甲硫醇 GB/T 14678
    5 甲硫醚 GB/T 14678
    6 二甲二硫醚 GB/T 14678
    7 二硫化碳 GB/T 14680
    8 苯乙烯 GB/T 14677
    9 臭氣濃度 GB/T 14675

     

    附錄A 排放濃度、排放量的計算(補充件)

    A1 排放濃度

    C=g×106/Vnd (A1)

    式中:

    C—惡臭污染物的濃度,mg/m3(干燥的標準狀態);

    g—采樣所得的惡臭污染物的重量,g;

    Vnd—采樣體積,L(干燥的標準狀態)。

    G=C·Qsnd×106 (A2)

    式中:

    G—惡臭污染物的排放量,kg/h;

    Qsnd—煙囪或排氣筒的氣體流量,m3(干燥的標準狀態)/h。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標準司提出。

    本標準由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北京市機電研究所環保技術研究所主編。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石磊、王延吉、李秀榮、姜菊、王鴻志、衛紅海。

    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局負責解釋。

    上一篇:
    下一篇: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

  • sesese导航